装修的时候,谁没在瓷砖店被惊艳过?展厅里每块砖都质感满满的。结果真到自己家铺上,为什么总感觉“不对劲”?
明明是同一款柔光砖,怎么店里看就奶乎乎,铺自己家里就灰灰的?今天从光线、展示方式到施工细节,来聊聊这样的一个问题,究竟为何会有这么大的落差?
2)再加上聚光射灯,打在瓷砖上,让砖面的光泽、纹理、颜色都被最大限度地放大和美化。
同样一块砖,展厅里亮亮润润,家里铺出来,可能直接变得暗哑、发灰、发闷。尤其是亮光砖,展厅里blingbling,到了家里,光一不够,直接失去那种通透感。
就像下面这个例子,同样一块砖,在批腻子前后的墙面上贴,色感都可能会发生明显变化。
展厅里,很多时候只是墙面上挂一块砖展示,搭配上灯光和背景板,一块砖就能显得质感满满。
但真正到家里,一铺就是几十上百块,纹理重复、色差分布、砖缝排列,全都暴露无遗。
地砖是从上方垂直打光,反射更强,所以看起来更亮。墙砖是从侧面斜着打光,反射少,看上去自然就更暗一些。
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——尺寸。同一花色的瓷砖也会因为尺寸大小带来颜色上的变化。
比如:卫生间因为要做排水和地漏,局部换成小砖,缝隙多了、纹理断了,肉眼一看,就出现了明显的色差跳跃。
即使是同一款砖,不同生产批次,也可能有细微色差。而且,展厅样板通常是第一批最好的货,
小提醒:下单时务必确认批次号一致,收货时抽查几块砖,多角度看色感、纹理、光泽。
美缝对瓷砖颜色的影响也极大,像下面的案例,明显美缝前颜色要浅一些,美缝后要深一些。
同一块砖,在不同角度、肉眼看到的颜色真的不一样:顺光方向,颜色浅;逆光方向,颜色深;柔光砖在晨光下暖黄,在傍晚偏冷青。
总结一下,瓷砖店里看到的,和自己家铺出来的不一样,本质上是光线、环境、施工工艺,还有心理预期,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的。铺砖这件事,很玄学,也很现实。
因为柔光砖的表面反射率低,受光线影响特别大,家里光线一弱,颜色就容易发闷发脏,质感直线下降。
表面微微毛感,不像亮光砖那样顺滑,沾了污渍不容易擦干净;展厅里看着温柔又质感,自己家铺出来,很容易变成暗沉,再加上清洁难度上去,可以说是双重打击!
展厅效果再好,也不如实地效果更真实。有条件的话,还可以直接问销售有无另外的业主的实拍案例参考,或者约上门亲眼看一下效果是最好的。
观察同款砖在不同环境下的真实表现,虽然麻烦一些,但至少选砖的时候心里更有把握!
展厅里那些偏冷的灰看起来确实有质感,显得很“高冷”。但一旦铺到自己家,特别是采光一般的小户型,这些颜色往往显得太冷太灰,整体空间容易看起来清冷、没烟火气。
小技巧:选砖的时候,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自己喜欢色调的基础上,「偏暖一度」的颜色。比如喜欢高级灰,就选暖灰色系;喜欢米白,就选偏米黄一点的。
小提醒:在正式美缝前,一定要让师傅先用几种接近的颜色试打一小段,远近观察一下效果。
尤其是仿石纹砖这类强调自然感的瓷砖,纹理深浅变化、细微色差,本来就是设计的一部分。
有时候并不是一定要每一块砖都一模一样,而是整体氛围自然统一。接受一点小色差,其实也在享受材料本身的生命力。
实木地板因为天然材质,每块板的纹理和颜色都有自然差异,但这反而是它的魅力所在,色差反而让空间更有呼吸感。不必要太纠结色差。
乳胶漆超级容易翻车,尤其是浅色系;小样板试色时觉得好看,整面墙涂完,颜色会比想象中更深、更俗气。
小提醒:选乳胶漆颜色时,建议选择比你喜欢的颜色再偏浅一个色号的色卡,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大面积翻车。
很多人买了网红奶茶色窗帘,装回家才发现:房间一到白天就被一层红光罩着,哪怕是很贵的定制款,也难逃这种翻车。
这不只是因遮光率的问题,更主要是因为红光波长长,普通窗帘很难完全遮住,于是透光后,整个房间色调就偏暖、甚至偏红。
解决办法是:如果对遮光要求高,建议选择加一层遮光内衬,或者直接选100%遮光面料。
当然,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完全遮光,微微透光也可接受的话就不必纠结太多。
天然实木家具,本身色差、节疤、纹理变化是不可避免的,这也是它的自然美感来源,接受瑕疵,就是拥抱它的独一无二。